在市值超過100億美元以上時,單純的深耕中國,其營業收入和市值的邊際增長必然要遞減。 大象不能跳舞,市值難以高速增長,這是傳統企業的宿命,也同樣是互聯網企業的“緊箍咒”。 盤點近三年,除阿里和騰訊高市值仍能保持高增長外,其他互聯網企業,幾乎都遵循“10億-100億美元好唱戲,100億美元以上再難高增長”的市值鐵律,亦即是邊際增長在市值(或估值)100億美元以上是呈遞減趨勢的。 6月8日,螞蟻金服的C輪融資估值打破了這一鐵律。C輪融資額為140億美元,投后估值高達1500億美元,創下了全球互聯網界迄今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紀錄,并使中國互聯網三巨頭正式從BAT轉變為ATM。 財報顯示,2017年螞蟻金服的稅前利潤為131.89億元(約為20億美元),折成稅后利潤約為18億美元,對應其1500億美元的最新估值,其PE值(市盈率)約為80倍——這對于一家已經是超級巨頭的互聯網金融企業,新一輪的全球戰略投資者愿為此買賬令人驚嘆。因為,同期蘋果的市盈率尚不到18倍,谷歌亦僅近47倍。 全球化是中國互聯網巨頭走出市值瓶頸的不二法門,螞蟻金服的“大象還能跳舞”,全球戰略投資者愿為其高估值買賬,除了其技術的供給能力和對國內市場的深耕能力,更重要的是,其全球化業務的布局,數倍放大了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想象力——近三年,螞蟻金服已經布局包括印度、韓國、孟加拉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,其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年活躍用戶數高達8.7億,超過了其國內年活躍用戶數。 互聯網企業在市值(或估值)處于10億-100億美元時,尚可通過深耕中國市場,獲得營業收入和市值的高增長,但在市值超過100億美元以上時,單純的深耕中國,其營業收入和市值的邊際增長必然要遞減(社交之王的騰訊是個特例,但在用戶數已到達臨界點之后,未來的持續增長并不樂觀)。 當超規模的人口紅利、以及龐大的國內供需市場,對我國互聯網企業的營業規模以及市值支撐,達到一個臨界點。要突破這一臨界點,對于已然是1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互聯網巨頭而言,唯一的利器,或許只能是加速推進全球化。 對于國內市場已達臨界點的互聯網巨頭,要有走出國內市場舒適區的決心,才有可能堅定地推進全球化,而欲更好地推進全球化,相比資本和人才(這二者畢竟是流動的),具備核心的技術創新和輸出能力,這才是更為關鍵的;其次,基于全球市場的多樣性,僅廣泛使用的語言就達10多種,我國互聯網巨頭的全球化布局,要有從控股主導轉變為參股協同的包容心態,絕對的主導容易形成封閉,相對的協同(技術和數據)更能激發活力。 |